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 张羽
非常有幸和张道琼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去全国名校北京十一学校直属的分校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近距离地感受了中国的“56”号教室,感受“全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形式。
一、“以生为本”的学习环境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56亩地的校园里拥有一流设施,这些设施都是以最大方便地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最特别是120平米的国际化多功能复合教室,图书阅读区、多媒体、浏览区、休闲活动区,都整合在一间属于孩子们的教室里。每班只有30位孩子。教室由学生做主,像美国最佳教师雷夫一样打造具有独特气质的中国版“第56号教室”,每个孩子拥有自己的柜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生活、自在地呼吸,学生把自己的绘画、手工、游记展示其中。学校的图书室、放映室、舞蹈室也设置在学生最近的地方。
二、“以生为本”的课程设置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以开放多元的设置课程最具特色,包括始业课程、常规课程和毕业课程,如一年级的开学课程就是一个个主题鲜明、饶有趣味的单元,整合现有各个学科,包括绘本、语文、数学、绘画、科学、音乐、养成教育等,游玩中地开启孩子们的小学生活,并作为自编校本教材印制出来,而且没有拼音教学,形式也是以学生喜爱的歌谣、游戏出现,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其他年级开设有戏剧课程、电影课程、综合艺术课程、游戏课程,重在学生的实践、重在学生的活动。如亦庄的开学课程,就是没有横幅、没有鲜花、没有主席台,参会领导和校长与小朋友一样坐在小凳子上;带着各式各样的自制面具,在童话般的情境中以各具创意的方式欢呼“开学啦”,这样的活动,这样的课程会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三、“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老师主要来自全国的特级教师和名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生,低年级将采取包班制做法,两个教师包一个班,在家一样温馨的教室里,两位老师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教授全部学科,全方位地关怀和呵护孩子。在听了常丽华老师的一节课后,我对“全课程”教育的感受就更深了,一堂即有认字、有数学、有音乐、有绘本,有PPT对上周学生的表现评价,特别是一个小男孩不愿上台,常老师和其他同学耐心地等待,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喜悦,用常丽华老师说,就是“我们不仅仅是在教孩子知识,更是在陪着孩子度过一天的快乐!”。另一节三年级的戏剧课则充分展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与探索的过程,通过形体训练、模仿、表演、师生互动等,让学生充分探索、感知、表达自己。
两天的学习、参观,让我感受了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全课程”教育,用李振村校长的话就是以培养“全人”为目标,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面向与教学相关包括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式、评价方式、教学组织形式、行政管理体制、学校环境等全部要素的的综合性课程改革,这也必将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