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案例分析
在课堂上认识自己
——由校长上课想到的
编辑日期:2013-11-18  作者:高晓娅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合肥市四河小学  高晓娅

一、对学生学情的再认识

曾经有位同事在抱怨学校工作繁多的时候,这样说:如果让校长当一当一线教师,就知道我们有多累了,就没有空出新招让我们忙得没有喘息之机。当时听到,一笑而过,哪一个校长不是一线走过来的呢?现在换了角色,走上管理岗位,又身兼一个班级的主课教学任务, 懂学生、懂教师、懂校长是对我的工作要求,也是我追求的工作境界。

先来说说课吧,因为当时从事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我没有多想就直接报了一年级的课,备课、试上才感到借班上课特别是一年级,难度很大,试上了两个班级,遇到的都是组织教学的问题,当时,我还有点盲目自信,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孩子围着课堂转围着老师转,我有的是办法。但是到了上课当天,换了环境的一年级学生在20分钟后就坐不住了,穿插的表演环节也没能将孩子的注意力拉回课堂,我在这个熟悉的公开课难题上遇到了滑铁卢,一年级学生除了对学习新知的好奇之外,还会对身边的一切好奇,甚至是听课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除了遵循注意集中时长的普遍规律,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改变策略,这可能就是平时经常说的教育机智吧。

二、对校长角色定位的再认识

课后正好有个专访,让我谈谈对校长上课的看法。这也正是我在备课、上课前多次思考的。学校的管理者不同于企业、其他事业单位或者行政单位的管理者,领导才能再突出,最终要回到业务上,课堂是见真知的地方。

1、校长应该是教学理念领跑者。

教师的教学理念正确与否、先进与否,与业务校长的教学管理理念关系紧密,校长如果脱离了一线课堂,离开了培训学习,就无法将教育前沿的改革动态,正确的育人观念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带到老师身边。课堂是最能集中体现校长育人观念和水平的地方,在这次授课的过程中,我到底要传达什么理念?人人都是主体!课堂不是优等生的课堂,不是中等生的温开水,不是学困生的监狱,课堂是每个孩子享受教育权益的地方。一节课实在不足以改变什么,我所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或多或少的进步,不敢发言的孩子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读错音的孩子在一遍遍的示范和鼓励下,在课堂上就纠正了错误,喜欢表现的孩子得到了表演的机会,不喜欢表现的孩子也通过背诵积累了语言……一堂课的精彩不再是一部分人的完美,而是所有学生学有所获。教育的公平体现在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接受应有的教育,是自身的潜能得到发展,从这点上说,与其说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不如说是教师业务的引领者。

2、校长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学生课业减负是目前一个热门话题,省里、市里到区里都在逐层检查,看各个学校一二年级是否还有课后作业,比起学校领导的紧张应对,可能一线的老师更有话说,教材仍是那本教材、课标还是那个课标、硬性规定的教学目标不能更改,仅仅是不布置作业就能减轻负担了吗?孩子没有达到一课一练的巩固,没掌握的知识只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还是孩子学生品尝基础不牢的苦果。这也正是作业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怎样解决?需要向课堂要效率。需要向课堂要效果。校长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就是给教师示范,我们的教育理论不要束之高阁,我们的培训不要听一套做一套,我们的教学应该应时顺势因人而变。校长就该引领课改的潮流,做老师明智的镜子。

3、校长应该是教育科研的实践者。教研教研不是叫别人研,而是自主要研,自发能研,自己爱研,如果教研是校长的一时脑热、人与亦云,就会变成老师的负担。身为一线教师,校长才能发现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冷眼旁观远不如切身体会深刻,你的苦恼就是一线老师的苦恼,你的需要就是一线老师的需要,来源于教师的教研才是教师需要的教研。

在我看来,教育的真谛不在论文中,不在专著里,不在会议室桌上,也不在口若悬河的讲座里,无论你的事情多忙,无论公务多紧急,走进课堂,你的眼里就只有孩子,教育的真谛就在孩子渴望的眼眸里。

 

 

 

二〇一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