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校园长博客
汪晓军
编辑日期:2013-4-28  作者:单位管理员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自我介绍

  汪晓军校长简介

  汪晓军,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合肥十九中学校长,为合肥市首届骨干教师。曾获得合肥市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评比第一名、安徽省教学大赛二等奖、庐阳区优秀教师、合肥市课改先进个人等荣誉。撰写的《课改大舞台,作业新天地》获安徽省课题交流论文一等奖,并发表于《安徽教育科研》,另有多篇教学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长期主编《初中时事教育材料》和《基础训练》(九年级),在阜阳、亳州、凤台、太和、蒙城等多地做过教学讲座,学科教学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

  1989年走上教学岗位,1992年进入教导处担任副主任,2007年担任教学副校长,2012年担任校长,中间历经三个学校,迄今约有近20年的教学管理经历,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主持十九中工作以来,积极谋划学校中长期发展,提振教师信心,树立学校形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学校的“信心教育”和“寄宿制办学”两大特色不断筑基夯实,初步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因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色开展,曾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体育工作研讨会,介绍十九中体育工作,其发言摘要被《中国青年报》转载。

  几方面工作的一句话体会:

  教学上——教学是知识“童化”的过程。只要达到知识储备要求,教学并不是学历越高,水平就越高。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你的教育教学转化为学生乐意接受的知识,教学能力实际上就是“童化”的能力。“童化”不仅仅是方法的悦纳,更有情感的交融,人性的对接。

  管理上——管理就是服务在第一线。现在很多学校引进企业的质量认证体系,这实际上违背了教育科学的本质。企业质量追踪的源头是物理意义上的产品,而学校质量的体现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产品。物理产品的质量可以立体的、多维度的扫描衡量,从而上推对制造者的工作质量进行科学评定。但精神产品的质量无法精准测量(至少现在还没有统一的、为大家公认的精确标准),其丰富内涵和长远发展是一种慢慢发酵的过程,用眼前的一些简单数据做评价依据可以做,但不可绝对。我觉得,对教学、教师的管理更多为一种唤醒,自觉自省,自悟自律。服务为本,以人格感悟人格。

  其它——每一个问题都有它解决的关键时机,抓住不要错过。校园里的问题发生都有渐变的过程,有它最佳解决期,过早产生不了意义,可能还会给老师产生吹毛求疵的错觉;过迟解决成本太大或解决不了。抓住这个机会很难,但我们的工作成效很多就决定于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