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习研修
智慧由问题生 机遇从问题来
编辑日期:2013-5-23  作者:张道琼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智慧由问题生,机遇从问题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读后感

                    六安路小学  张道琼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书名与书的内容一样言辞朴实、浅显易懂。作为职场人,工作是什么?我们很少去思考,“工作就是凭借人的能力、经验、智慧,凭借人的干劲、韧劲、钻劲,去克服困难,解决那些妨碍我们实现目标的问题”——这不仅给我们道出了工作的实质与真谛,也像一阵清风吹开了眼前的薄雾,让我似乎看清了一路走来的足迹,歪歪扭扭,深浅不一,原来似清晰又似迷蒙的一些碎思,突然明亮清晰起来。于是在病隙读书的过程中,不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将启迪、感悟与共鸣书写在页眉与边角,现择录几点:

      一、     在“问题”中成长

    “只要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我们总会遇到问题。”是的,当老师时有学生和家长问题,面对教育的发展,我们有自身专业成长问题;当辅导员时,有班主任队伍建设问题,少先队基础建设与工作创新问题;当上了主任,又有了新的工作挑战和问题,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如何既能站好自己的课堂,又能科学高效的做好教师的服务,当好校长与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更要处理好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利益纷争;面对素质教育基地全新的业务工作挑战,课程怎样设置,中小学活动怎样安排、策划,……还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因为单位的矛盾和工作问题在家哭鼻子,一向宠我的父亲得知却笑着对我说:“这有什么,你已经工作了嘛,工作就是这样的!”看着父亲一脸的无所谓,我委屈的问他:“工作挣钱不是很开心吗?为什么这么烦人?”父亲依然笑着很淡定的说:“是呀!不烦人怎么能挣到钱呢!”父亲没有深奥的道理,但传递给我的是“理所当然”——工作就是有麻烦!而且这麻烦只有靠自己学会解决!这不就是书中阐述的:“工作就是不断遭遇问题、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理吗?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有问题我就想办法解决,不赌气、不埋怨,觉得这是应该的,每次解决问题过后与父亲分享时,父亲总会用他那爽朗的笑声夸赞我,那时幸福充溢在我们父女之间。就这样慢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为了我工作的习惯,没有任何功利意识,也就是这个习惯让我时时有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随着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的变更,遇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就是因为有着较艰难、复杂、多样的工作经历使得自己比别人遇到的疑难杂症更多,有意、无意的磨练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受挫力及解决问题的意志力,练就了面对问题的胆量和良好的心态。也通过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解决的成败,总结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工作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获得成绩与回报,自己也从不断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中获得一次又一次与众不同的成长历练。

     二、     变“问题”为机遇

    “发展就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成才就会遇到挫折和考验。有问题就意味有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不断前进。如果希望‘没有问题’,试图回避问题,那恰恰是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把问题看做是自己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努力的借助问题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无一不是得益于此。薄弱学校可能就是问题校的代名词,正因为有着诸多的问题,才促使领导班子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勇敢的面对问题,另辟蹊径,以特色办学在名校夹缝中求生存;以课题实验和管理转变教师观念与课改同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舍予”精神,凝聚人心,引领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担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正是这些问题的解决,赋予了这所学校新的生命力,使学校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学校发展之路,也成就了庐阳教育的新奇葩。

   在平常的工作中问题与任务有时是并存的,在接受任务的同时,事实上困难和问题也就来了,我们除了要解决我们了解的困难和问题,还要不断去探索解决我们未知的,对我们具有挑战性的困难和问题。躲避任务就是躲避问题,多一份承担就多一份收获,放弃了责任就放弃了机会。

  书中哈利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人的起点并没有多大差距,即使有差距可以勤补拙,最后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面对工作的态度与责任:当机会与挑战来临时,有的人更多的是看到困难与付出,而另些人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吃苦,经得起磨练,完全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过程中与他人拉开了距离。

我们在平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既麻烦又琐碎,它解决与否领导可能不知道,别人也不会埋怨你,所以它表面看起来与机遇没有一点关系,但是只要我们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好,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尽自己的努力处理好,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有无数机遇在未来等着我们。

     三、     工作是为了“自己”

 当学生的不知道自励,把学习当做是为父母、老师而学,这种没有主动性的学习一定是种心力交瘁的苦役;当老师的把工作看成是应付校长的任务,所有的付出认为是为了学校,为了校长,那他的付出不会长久,工作也只是一种谋生和苦熬;当校长的如果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为了老师,甚至是为了领导,工作起来就容易受利益驱动,情绪影响。那我们努力工作到底是为了谁?——是为了自己,就如同学生的学习最终受益是自己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把努力工作看做是自己“理所当然”的事,在工作中就会少了督促多了主动,少了牢骚多了平和,少了惰性多了勤勉,少了消极多了积极,少了躲避多了面对,少了应付多了思考,少了抱怨多了感恩,少了推诿多了承担……这样的“理所当然”会让我们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会使我们健康向上,能激活我们潜藏已久的力量,让我们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积极的面对各种问题与挑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着这样的一种责任和心态,你会热爱工作并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你不仅关注任务的完成,更加会在意过程与效果。随着时间的积累,在这种单纯的工作追求中,你的各种经历与工作生涯,会提升你应对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拓宽你的眼界和思路,丰富你的阅历,凝炼了你的工作智慧,成为了你丰厚的积淀,为你后期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与准备。在进行“成长”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不仅让你享受到工作中解决问题的乐趣,更让你有实现自身价值而获得的成就感和工作幸福感。一句话:当认识到问题的“责任人”是“我”时,问题就好解决了!

   后记:回顾自己27年的工作历程,从一名只知教书不谙世事的教师,到只知做事不懂策略的懵懂执行人,从“舍予”校长,到走上六安路小学当上了所谓“名校”的校长。无论是教师生涯还是校长经历,也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一路走来,无不是在“问题”引领下携勇气与挑战并肩,在畏难与退缩中寻找安慰与鼓励,在迷茫中寻求帮助,用积极的心态和坚守的信念去面对困难与问题,在一次次面对与艰难的解决过程中不断成长与成熟。

    专家认为:人的生命去向都有或然性,这种或然性往往决定人一生的命运。我觉得自己不是因为爱而是阴差阳错的选择了做教育、当上了校长,做了教育、当了校长,才无条件地选择全身心的付出与爱。因为我坚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