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案例分析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编辑日期:2013-9-22  作者:张羽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校里最为平常的、最为常见的、最小的教学活动场所。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对学生直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通过校长上课的经历,让我再次思考: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一、课堂要传授什么?

首先,支撑课堂的两大支柱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两者之间即矛盾,又统一,发展能力是建立在一定基础知识各界之上,完全没有经过知识传授这一过程的人,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面发展能力是传授知识的终极目标,知识是为能力而准备的没有能力的培养,知识只是一堆简单的记忆,毫无用处。

其次,两者孰重孰轻,每个人的精力与学习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方面都俱到,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时间和轻重是个矛盾,特别是每个教师需要平衡的地方。

下面谈谈我上四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的一些感受,首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一开始确定是:学生会找规律、会独立完成练习,在反复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后,认识到只是这些还不够,更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要强调思维训练、方法指导,所以加了个厘清过程思路,最后又考虑到,掌握还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故而又加了“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通过备课时对知识与能力两大支柱的一个平衡的过程。

二、课堂要如何传授?

如何将教学的目标去达成,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功夫啦。多年的新课程实验让我们树立了“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因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更多地在于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与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效;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特个性、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教师要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让他们体验自己的真情实感,由内而外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故而我在教学《找规律》时,经历了①④图片展示引出问题动手操作引发思考连线整理厘清思路算式计算总结提升⑤实际应用巩固新知。在合作形式上有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多种方法让学生说出搭配的方法,让学生不断用语言的形式去整理思路,让思维借助语言表象化、借助连线条理化,从而强化对找规律策略。

三、课堂要什么样的人去传授?

曾有个教育家说:世界上有四种老师。 一是讲课能深入浅出,二是深入深出,三是浅入浅出,四是浅入深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其世界观、思维方式,乃至其为人处世对学生的影响。我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有深深的体验,用幽默的语言和学生对话时,学生的兴趣特别高,用严谨的要求作板书时,学生也能把字写得很工整,当让学生产生疑问,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所以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的学生。

 重新认识课堂,重新审视课堂需要什么,也就是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空间和舞台,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只有我们的认识和观念改变了,课堂上的行为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