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习研修
我见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巴学园”
编辑日期:2014-4-22  作者:汪宇燕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我见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巴学园”

曾走访过很多学校,属今年春暖花开之际随名校长工作室踏访北京清华附小、人大附小感触最深。我们在这两所学校整整呆了两天,中午逗留学校,我们在校园里又细细兜了几圈,目之所及,养眼养心,是我心目中有品味的理想校园。

这两所“附小”共同的特质之一就是整洁安静尽在校园。

见过干净整洁的校园,但未见过如此整洁美丽的校园,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都看不见一丝杂物,无论哪个平台,摸不到一点浮灰,厕所,没有异味,装潢品质堪比家居。不用了解学校的文化,也无需了解他们的课程,从学校的环境就可以判断这是一所气质非凡的学校,身处其中的人,一定有不凡的修得,这不是几个清洁工能完成的任务,所能达到的效果。

在这里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环境育人”的力量以及环境浸透的无形的约束力。从心理角度来说,外在环境是你内在的投射,那些脏乱臭代表的是内在的负能量及情绪堆积,从佛家角度来说,整理环境就是增长智慧,遇到卡的事和情绪时,清理环境就像清理大脑中的垃圾,智慧自然会增长。

人天生喜欢呆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自然而舒适,幸福感自然增强,幸福感增强将会带来成功。无论是小家,还是企业,从环境就可以看出状态,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一个个肮脏的角落,环境的混乱也带来思想的混乱,这就是“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诠释的理念吧。

我们遇到一位热情的班主任,他介绍说,认真清扫卫生是他们学校每个人的必修课,连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室外环境区,大家不觉得这是一个繁重的活。是呀,师生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被熏染、浸润,心自然会渐渐静下来的。

人大附小的办公室是几十人在一起的大办公室,老师们也养成了耳语说话的习惯,连会议室都是开放式的,校长说,大家已经习惯了一边开会,一边是一拨一拨参观的人从桌边经过。

他们的教学区走廊是比较宽的内走廊,两边都是教室,听不到我们这儿独有的课间嘈杂声。记得有一次,有位教育系统外的人士恰逢课间来到学校,惊讶下课的声音堪比“安纺机器开动的声音”。我们享受着安静的课间,同行的校长感慨地说,首都的孩子就是文气一些。孩子们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走廊的公共区域玩耍,没有肆意奔跑,尖声喊叫的。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人大附小的功能室都是开放式的,没有门,教室之间相互可以串门。我们最关心的是授课时相互之间是否受影响,这样的教学空间,课堂纪律对老师来说是个挑战,我们问及有关纪律问题的时候,老师很轻松地回答,训练学生控制声音呗。

无论是在教室门口,或是操场,抑或是功能室附近,遇到我们这些参观的老师,孩子们很自然地打着招呼,轻声问候老师好。

理念根植到每一个人行动和语言中了,这就是教育潜移默化的力量。

这两所“附小”共同的特质之二就是无限创意尽在校园。

无论哪个角落都会吸引你驻足,那些创意体现主人细腻的心思,越看越被其处处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独特个性所感染,哪怕是一个坐垫的选择,一幅学生作品的摆放都能看出主人的匠心。

清华附小教室是外走廊,全部是封闭式窗户,走廊很窄,一米多一点吧,窗台上摆满了教师和学生的手工作品,也不觉得拥挤和狭窄,每一块墙,每一个台面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展厅。走在期间,就像走进“798艺术工厂”,处处皆惊喜。甚至连老师、学生校服的纹饰、款式都是自己设计的,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创意是学校布置的主旋律,无论是颜色、用材、造型都有巧夺天工之灵气。

人大附小开放式专业教室似车间,你会被它悬挂的玲琅满目的作品击倒眼球,教室没有装修过的痕迹,但是每间教室都是艺术展览厅,所有作品都是出自教师和学生之手,我们参观的一行校长不断发出感慨,“太巧了,太有智慧了。”所有教室都是用废旧材料布置的,有的教室还悬挂着很有意思的招牌:“本教室长期收集废报纸、废饮料瓶。”

郑校长介绍,开放式教室的布置,学校没有花一分钱,一点一滴都是由孩子、教师及家长亲手用废物创造而成的。这里成为学校著名的“景点”,也成了教师、学生的创作天地。

校园文化特色体现在每一个色块的运用上,这就是创新精神的源头。

我喜欢这两所学校,喜欢校园环境的美,喜欢校园文化的真,喜欢创意设计的奇。

                                    合肥市育新小学     汪宇燕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