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之“墙壁”文化
合肥市杏林小学 刘佩林
到清华附小和人大附小学习两天,深深被两所名校的校园文化所吸引,而挥之不去的是两校的“墙壁”文化。一墙一壁皆教育,教育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熏陶着、润泽着、引领着……
清华附小的“墙壁”——自豪 健康 向上 视野
未跨进清华附小校门,迎接你的是那面长长的、挂满各级各类奖牌的“奖牌墙”。奖牌挺立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暖暖的金光播洒在每一个进出校门的清华学子的身上。他们——感受着清华附小百年名校丰厚的文化底蕴、感受着清华附小百年的源远与辉煌、感受着清华附小教育人的教育智慧、感受着我是清华学子,我幸福!我自豪!
占地18000平方米的大操场围墙上,跳跃着“健康、阳光、乐学”,六个大字是清华附小素质教育核心关键词,是清华附小“为聪慧与高尚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大教育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才能享受阳光和学习带来的快乐。“晨练微课堂”课表就挂在操场围墙上,课表中间印着两行红字:“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健康是清华附小教育的永恒主题。
在一二年级“启程楼”的前后,建设几处颜色鲜艳的“攀岩墙”。“攀岩”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而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很好的增强身体柔软度与协调感的运动,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间,孩子们嬉戏于这种向上攀登的游戏,在一次次不断向上攀爬的过程中,挑战自己,获取成功的喜悦,大大提升了孩子们肯定自我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孩子们人格的正向发展。在参观学习期间,看到这样的场景:课间,几个孩子准备攀岩比赛,其中一个孩子喊口令:一、二、三、爬!只见孩子们全神贯注、瞄准目标,小手抓紧、小脚登牢,一步一步努力向上、向上……
“修远楼”是五六年级教学楼,房顶是透明的三角形,穿过房顶便可望见蓝天。几只悬在房顶的风筝,像是要越过房顶飞向远方。悬于楼层之间墙壁上的“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大红标语,醒目!耀眼!时刻引领着清华学子:怀揣中国梦,放眼全世界。
人大附小的“墙壁”——感恩 开放 礼仪 七彩
穿过人大附小的彩虹门,迎面就是“锦旗墙”。整栋楼的墙面上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有各届毕业学生的、班级的、家长的,有在校学生的、班级的、家长的,有……锦旗上滚烫的感谢话语,温暖着“笑长”、温暖着教师、温暖着学生、温暖着家长、温暖着你和我。我想这就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感恩。
用开放形容人大附小的“学术苑”楼并不言过其实。它的开放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教室不装门、办公室不安门。主要开放是说只要孩子们来到学术苑,不受限制,可以放飞想象,打开思维,任由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个性张扬。一幅幅精美的艺术画作,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手工作品,可以挂在走廊上、墙壁上、房顶上,或者挂在“红黄蓝画廊”、“纸艺工坊”、“布艺空间”、“剑锋创作室”里等的墙壁上。
中国是礼仪之邦,知礼仪、懂礼仪、讲礼仪是人大附小的校本课程。在一字排开三栋教学楼的一层楼连体的墙壁上,“仁、义、信、让、礼、仪、智”用七种颜色,分七个板块,用墙壁诠释着中国文化的精深与博大。在“礼仪长廊”的墙壁上,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孔融让梨”、“曾子避席”、“鞠躬礼的介绍”、“吃西餐的基本讲究”等等,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成为礼仪文化的传播人。
七彩教育成就人大附小的教育理念。“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彩虹校门诠释了“坚信风雨过后见彩虹”的深刻寓意。遍布校园一入目就触目的七彩小手印、七彩学术范、七彩水艺芳、七彩座椅、七彩奖章……为全校师生筑起七彩的空间,让师生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灿烂阳光。七彩展壁上醒目地留有国内外学者、专家和全校家长、学生的签字,堪称人大附小是“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最催人奋进的校园”、“最快乐幸福的校园”。我置身其间细细品味这活力四射。催人奋进的校园,敬慕与幸福之情互相交融,油然而生。
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将“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教育理念立在墙上,人大附小郑瑞芳“笑”长把七彩教育画在墙上。墙壁上外显的教育有形,而她们倾其所有,用爱心编制的教育情怀已满庭芳香,有形!无形!